2021年4月,孩子王在A股成功過會,從2020年7月就遞交招股書的孩子王,終于迎來IPO。
2009年成立,如今已經12歲的孩子王走過了它的萌芽初創(chuàng)期、爬坡期、平穩(wěn)期,如今已經進入瓶頸期的孩子王,IPO迫在眉睫。
其實,孩子王早在2016年就憑借“母嬰零售股”身份,在新三板掛牌上市,市值一度達167億美元。但由于新三板市場長期冷清、交易量不高、轉板上市難、公司難以進行再融資、部分投資人也難以退出,2018年4月孩子王選擇了在新三板摘牌,轉戰(zhàn)創(chuàng)業(yè)板上市。
如今成功過會,意味著孩子王即將真正走上資本市場,后續(xù)進行資本運作,繼續(xù)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,找到第二、第三條增長曲線。
01
營收過于單一
根據(jù)招股書數(shù)據(jù),2017年到2019年,孩子王的業(yè)績持續(xù)增長,分別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52.35億元、66.71億元、82.43億元;實現(xiàn)凈利潤0.94億元、2.76億元、3.77億元。2020年1-6月,孩子王實現(xiàn)收入38.45億元,歸屬凈利潤為1.66億元。
營利雙增,值得肯定。然能否持續(xù),要打一個問號?
先是增速大幅下滑:2018年至2020年,營業(yè)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7.42%、23.56%、1.37%;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94.21%、36.76%、3.61%。
從收入構成來看,孩子王的主營業(yè)務收入主要分為母嬰商品銷售收入、母嬰服務收入、供應商服務收入和廣告收入;其中,母嬰商品銷售是孩子王主要的收入來源,在2017年至2020年1-6月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4.58%、92.23%、89.91%、90.56%。
據(jù)招股書顯示,報告期內孩子王的母嬰商品銷售收入占營業(yè)收入的比例均在90%左右,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。母嬰商品銷售收入項下,奶粉的收入占比高。孩子王奶粉收入占比從2017年的43.34%增長至2019年的53.99%,雖然說是母嬰綜合賣場,但孩子王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于奶粉,而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。
從上表可以看出,孩子王在母嬰商品方面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于奶粉、紙尿褲、洗護用品及零食輔食類商品的銷售。報告期內,上述四類商品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381,341.88萬元、500,524.64萬元、619,176.95萬元和306,187.48 萬元,占同期商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7.02%、81.36%、83.55%和 87.91%。
隨著電商崛起,足不出戶購買成為風尚。奶粉、紙尿褲等品牌方在電商渠道投入:比如京東、天貓、抖音等渠道也將更大。孩子王作為線下渠道商的議價能力也將變弱,這對于孩子王的未來是個不小的潛在危機。
02
大舉開店操之過急
孩子王IPO擬募資24.49億,而這筆資金的用途分析就很有意思。根據(jù)招股書,其中,15億用于全渠道零售終端建設,2億用于全渠道數(shù)字化平臺建設,2.1億用于全渠道物流中心建設,5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。
概括起來就是5億用于流動資金,剩下的全部用于全渠道建設。大頭用于開新店:即未來3年,將在22 個?。ㄊ校┙ㄔO300家數(shù)字化直營門店。
某投行人士表示,在人口紅利逐漸減退的背景下,孩子王仍然一如既往的投入15個億開設300家新店,可能并非明智之舉。
兒研所Club認為,雖然線下依然是母嬰零售重地,尤其是下沉市場對線下母嬰店青睞有加。但是主流市場尤其是奶粉、紙尿褲這種大件商品銷售正在向電商轉移,已經成為不爭事實。
尤其是疫情期間,諸多行業(yè)受損,尤其是以線下業(yè)務集中的行業(yè)為嚴重,類似于商業(yè)綜合體幾乎處于停擺狀態(tài)。雖說疫情算是黑天鵝,但此時孩子王急于補充流動資金繼續(xù)擴大線下業(yè)務規(guī)模,未免有點操之過急。
除此之外,孩子王還面臨以下幾大風險:
1、龐大供應商
母嬰市場的格局,被稱為啞鈴型結構。孩子王創(chuàng)業(yè)時調研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供應商數(shù)量之多令人瞠目,光兒童服裝就有1.7萬家生產企業(yè),再加上玩具、家居用品,接近5萬家供應商。
連孩子王母公司掌舵人汪建國也承認這個市場不好做,“因為產業(yè)分得很細,生產企業(yè)不僅過于多元化,且規(guī)?;急容^小,對產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要求又高。這個行業(yè)一直沒有誕生巨人型企業(yè)不是偶然的。”他在當時接受采訪時說。
細分孩子王的母嬰商品,奶粉產品又占半壁江山,其占母嬰商品銷售收入、毛利的比例分別為43.34%、50.32%、53.99%、58.25%和32.22%、40%、46.75%、49.66%;紙尿褲產品占母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.85%、15.46%、14.53%、14.25%。其他零食輔食、外服童鞋、玩具、洗護用品等占比均在10%以下。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公司招股書
孩子王自身無奶粉產品,所售奶粉均來自向供應商采購。如今廠商發(fā)力自營渠道,以及天貓、京東等大型電商紛紛培育母嬰板塊,孩子王風險可謂不小。
2、出生率持續(xù)下降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雖然近年來孩子王奶粉收入占比有所上升,但基本上它服務的用戶周期還是相對比較短的。一般家庭,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,所喝奶粉的比例會呈現(xiàn)快速下降的趨勢,這就意味著兩三年以后就要找到新的顧客,這或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。
“隨著政策紅利的全面釋放,我國新生兒出生率從2017年開始連續(xù)下滑,到2019年降至10.48‰,人口紅利逐漸減退。未來,如我國人口出生率仍維持下滑趨勢,將對母嬰零售行業(yè)產生一定的影響。”
從上文可以看出,目前孩子王的數(shù)字化搭建還在摸索中,持續(xù)盈利能力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。而線下門店的擴張會因為市場培育期的長短差異、跨區(qū)域發(fā)展對經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等因素,從而導致孩子王未來的營收,仍需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。
3、存貨、應收賬款高企
2017年至2020年,孩子王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612.79萬元、3411.64萬元、4904.51萬元、6553.85萬元。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,應收賬款余額增幅分別為30.57%、43.76%、33.63%;
2017年至2020年,孩子王存貨金額分別為6.31億元、7.79億元、9.94億元、9.41億元,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8.06%、29.58%、28.82%和22.78%,占比相對較高。
應收賬款、存貨高企,顯然不是好消息,說明孩子王的市場話語權、消費影響力有待加強。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公司招股書
據(jù)悉,在報告期內,孩子王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3.2%、60.52%、60.87%、59.53%,而愛嬰室分別為46.59%、33.05%、34.96%和38.62%,行業(yè)平均值分別為53.54%、53.66%、58.31%和58.11%。
對此孩子王向《每日財報》表示,主要系由于公司經營規(guī)模擴大,商品采購量加大,導致應付賬款余額上升,同時,為完成江寧大倉建設,公司采用了抵押擔保借款,增加了長期借款余額,導致整體負債水平逐年上升。
結合上述應收賬款、存貨雙高,孩子王的資金壓力不容忽視。
至此,我們了解到,目前孩子王面臨增長瓶頸,且負債率高企,急需要通過資本市場運作讓資金充沛起來。這樣,一方面有效緩解當前的債務壓力,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資本運作搭建第二增長曲線,不斷拓展自己的業(yè)務邊界。
在線咨詢